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羽毛球联赛在国家羽毛球学院开幕 打造湾区体教融合新样板

中国体育报 黄心豪 2025-10-07

10月7日上午,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学校)羽毛球联赛在国家羽毛球学院羽毛球馆开幕。

本次联赛是落实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的具体实践,更是深化体教融合、推动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赛事吸引粤港澳三地28所学校近300名青少年运动员参赛,参赛运动员均为在校学生,涵盖中学至大学学段,本次赛程共两天,安排特意避开正常教学时间,既保障学生学业不受影响,又为其提供专业竞技平台,真正实现“学业与运动并行”。

wechat_2025-10-07_132238_189.jpg

作为全国唯一的省部共建羽毛球运动专项学院,国家羽毛球学院此次承办赛事,深度联动粤港澳三地教育、体育部门与学校,不仅将学院的专业训练资源下沉至校园,还同步推进“湾区青少年羽毛球人才库”建设,对参赛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学业表现进行双向跟踪,为有潜力的学生运动员搭建“小学-中学-大学-专业队”的一体化培养通道,打破体育人才培养与学校教育的壁垒。广州体育学院党委书记米银俊表示:“联赛不是孤立的竞技活动,而是体教融合的‘实践课堂’—— 我们既让学生在赛场上锤炼意志、提升技能,也通过赛前培训推动体育资源与教育资源深度融合,让专业体育力量真正服务于学校体育,助力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当前,粤港澳三地正携手迎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本次联赛的举办恰逢其时,不仅通过体育赛事的凝聚力与感染力,进一步营造 “全民全运、全运惠民”的浓厚氛围,更以体教融合为纽带,强化三地学校体育协同发展。广东省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处长董辉表示,广东省体育局始终以“体育赋能湾区融合”为目标,持续推动三地体育资源共享、赛事互联、人才互通,此次赛事聚焦“青少年”群体,立足“大湾区”视野,让11个地市的青少年跨越地域、同台交流,为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筑牢根基。

广东省教育厅体育与卫生艺术处处长王静娴指出,赛事既是湾区青少年体育交流的重要载体,更是“湾区一家亲”理念的鲜活诠释,未来将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推动羽毛球运动在大湾区校园的普及,共同探索“体教融合”的湾区路径,选拔优秀学生运动员重点培育,让体育成为促进湾区青少年全面发展、深化区域教育体育融合的重要力量。

wechat_2025-10-07_132255_108.jpg

据悉,为夯实赛事基础、提升竞技水平,同时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提质升级,组委会于10月4日至6日提前举办运动员训练营,围绕羽毛球单打技术、专项体能、双打战术、身体素质等核心内容开展系统化训练。训练课程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特点与学业安排,设计“短时高效”的训练模块,将基础技术训练与校园体育游戏结合,让专业训练更贴合学校体育教学场景。同期举办的教练员培训班,更是聚焦 “体教融合背景下的校园羽毛球教学”,邀请高校体育教育专家、国家队退役运动员共同授课,针对“如何在体育课中融入羽毛球专项技能”“课后服务时段的羽毛球兴趣培养”“学生运动员学业与训练平衡策略”等学校体育痛点问题展开研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方案,助力三地学校羽毛球教学体系标准化建设,彰显“以赛促训、以训提能、以能优教”的体教融合理念闭环。

国家羽毛球学院执行院长陈滔认为本次比赛有三大意义。一是湾区文化认同的鲜活载体。联赛让香港、澳门的青少年走进内地校园,这种跨地域切磋让“湾区一家亲”从理念变成实践,三地学生通过羽球结下友谊。二是体教融合的实践样板。联赛严格对接我们探索的“小初高一条龙”培养模式,比如高中生邀请赛期间,让学生既能练技术,也能悟体育精神,这与学院 “强化师资、设冠军班”的人才培养路径完全契合。三是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的协同纽带。“体能与技术双提升”这种“普及中选精英”的模式,正是羽毛球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逻辑。他们计划以赛事为契机,推动“冠军班”与专业队的人才互通让“体教一体化”模式从广东样板升级为全国经验,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澳门城市大学在读博士朱振远第一次参加这个联赛。朱振远说,他是广州人,从小喜欢打羽毛球。参加这次比赛,可以找回以前在球场上的感觉和激情,亲身体会大湾区羽毛球爱好者的高水平,也激励自己要保持锻炼。“这个比赛,大家以球会友,很开心。”

本次联赛由广东省体育局、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国家羽毛球学院、广东省学校羽毛球协会、广东省羽毛球协会、澳门羽毛球总会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