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并站上领奖台是一个宝贵且独特的经历,我希望把这个经历转化为教学中的能量,带给我的学生。”倪红曾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佩剑团体亚军、2008年天津世界杯大奖赛女子佩剑团体冠军、2009年亚锦赛女子佩剑个人冠军等荣誉。“我希望我的学生越来越好。”2016年,倪红的身份发生了转换,她来到首都体育学院成为一名击剑教师。
对于自己从运动员转变为教师,倪红认为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想法,梦想也不一样。“我在运动员时期的梦想是成为冠军,我实现了这个梦想。我现在的身份是人民教师,我想扮演好这个角色。”倪红坚定地说。
课堂上,当学生们两人一组练习时,有的选择主动进攻的战术,也有的选择先防守再反击,倪红并不会在这个方面做过多的干预。成为一名教师后,倪红坚持鼓励学生们结合自己的想法和身体特点为自己制定战术,她认为,击剑能把人心中所想反映到剑道上。结合自身运动员经历,倪红表示,“考虑到身体条件,我不太适合打主动进攻,但击剑是可以反映心理状态的,有时往往需要直面压力和害怕。我希望我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击剑去直面困难,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步,提升抗挫能力。”
倪红的课堂上出现了几张外国面孔,面对留学生,尽管语言不通,但倪红创新运用了 “肢体教学”法。在步伐训练环节,一位留学生的动作出现了问题,倪红看到后焦急地摇了摇头,随后上前弯下腰,拍了拍她的后腿,从倪红的神情以及动作中,女孩知道了问题出在腿部。紧接着,倪红示范规范动作,并在留学生面前强调动作上的易错点……整个过程虽然没有语言上的交流,但起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我是第一次接触击剑,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依然愿意选择这位老师,尝试这项运动。”留学生玛丽亚说。
倪红的击剑课以“抓人”小游戏开始,以双人实战训练结束,九十分钟的课程没有一名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也没人在这堂“早八课”上瞌睡,这一切都离不开倪红老师对课堂每一个环节的精心设计。
大二学生黄子彤在提到倪红老师时难掩兴奋,她激动地说:“倪红老师是我的导师,也是大家的击剑老师,我可以从她身上学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在倪红老师的课堂上,黄子彤十分活跃,在她眼里,倪红老师的专业知识非常扎实,“在课堂上她可以用我们好接受的方式把知识传授出来,她讲知识点特别清楚,在实操方面也总是及时帮助我纠正问题。”谈及教学心得,倪红坦言,“学生就是一面镜子,老师怎么教学生就会怎么做,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我都会第一时间会进行反思,先想一想我自己是否做到位了。”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击剑这项运动,我除了担任首都体育学院的击剑老师,还带领学生们参加过不同级别的击剑比赛,尝试担任击剑比赛的裁判。” 倪红骄傲地表示,自己如今所做的一切都与击剑有关,因为现在最大的梦想是让学生们学习到更多的击剑知识,希望他们把击剑之中的哲理运用到自己的人生中。“之前当运动员,我一心想着打出好成绩,现在我走到教师这个岗位,殷切地希望孩子们不断学习、不断成长,越来越优秀。”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