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比赛模型(航空)项目决赛无人机足球团体赛在深圳龙华文体中心热血上演。上海队与安徽队狭路相逢,展开巅峰对决。赛场上,双方操控无人机灵活穿梭、激烈攻防,最终上海队以54比28的绝对优势完胜对手夺金。
“非常珍惜的是和队友一起训练、比赛的时光,大家并肩作战的情谊,比奖杯更珍贵。”12岁的上海防守队员金子童是来自上海浦东的七年级学生,接触无人机足球已有三年半的“作战经验”。在赛后采访中,金子童自信从容:“之前所有的辛苦都值了!为了这场比赛,我们每天坚持训练,从不敢懈怠,现在拿到冠军,特别有成就感。”
上海队的夺冠并非偶然,背后是半年多的精心筹备与系统备战。这支6人组成的青少年战队,有着清晰的分工与明确的职责:金子童、雷雨辰、周修平组成“防守铁三角”,牢牢守护己方防线;翟一男、吕若源、张宗信负责进攻;张宗信还身兼替补与后勤双重角色,随时补位、保障设备,团队协作堪称完美。
“能保持高水准,靠的是专业性的系统性训练。”教练刁宇航道出了团队制胜的关键。为了提升实战能力,队伍坚持“以赛代练”,每月至少参加1至3场比赛,在实战中打磨战术、积累经验;面对不同对手,教练组会提前研究对手技术特点与薄弱环节,为每一场比赛定制专属作战方案,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在刁宇航看来,团队能笑到最后,还有两个核心原因:一是状态的稳步调整,“我们不会追求一开始就满分,而是从60分慢慢过渡到80分、90分,让队员逐步适应比赛节奏”;二是均衡的队员实力,“6个孩子实力相近,没有明显短板,再加上多次大赛积累的经验,关键时刻能扛住压力”。
让人惊喜的是,尽管队员平均年龄仅为初中阶段,但他们在赛场上展现出的成熟与专业远超预期。比赛时,队员们没有丝毫紧张,反而一边交流战术,一边有说有笑,轻松的氛围中透着十足的自信。“看到他们这样的状态,我就知道不用过多干预,让他们自由发挥就好。” 刁宇航笑着说,这一幕也成为他此次带队过程中最难忘的记忆。
谈及无人机足球对青少年的价值,刁宇航如数家珍:它能强化团队合作,让孩子学会包容与共进退;能提升动手能力,从无人机的组装到维修,队员们全程亲力亲为;能锤炼心理素质,教会孩子面对强手时保持冷静;能增强自律性,赛前主动放下娱乐,专注准备;还能培养空间感,在10余米距离外精准操控无人机射门、躲避障碍,对空间判断能力是极大的锻炼。
上海队领队徐志刚补充道,为了备战此次全运会,团队充分利用暑假和周末时间集训,还通过多场全国无人机足球联赛,不断打磨配合、调试设备。赛前,队伍还专门召开动员会,不仅强调赛风赛纪与反兴奋剂要求,更重点为小队员减压,“我们告诉孩子们,放平心态,放手一搏就好”。对于此次赛事的组织保障,徐志刚也给予高度评价:“住宿、餐饮、赛场条件都超出预期,为队员们发挥出最佳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持。”
无人机足球首次跻身全运会,意味着这项科技体育项目有了更广阔的普及空间。徐志刚提到,目前该项目已纳入国际航联世界无人机足球锦标赛与全国无人机足球联赛赛事体系,从3人到5人的团体模式可由易到难推进,非常适合青少年学习参与。值得期待的是,今年11月,上海将举办首届世界无人机足球锦标赛,届时预计将有17个国家的40多支队伍参赛,这场国际赛事不仅是全运会的“延伸与升级”,更将为全球青少年开启一扇科技体育交流的新窗口。
“勇往直前,做事要有狼性,不畏惧失败。”刁宇航对队员们的这句寄语,正是这支年轻队伍的精神写照。未来,相信在全运会等高水平平台的推动下,会有更多青少年爱上无人机足球,在科技体育的赛道上追逐梦想、绽放光芒。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