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首页>竞体>正文

2025校园武术试点学校交流赛总决赛举行

来源:中国体育报    时间:2025-10-21    作者:顾宁

日前,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办的“奔跑吧·少年”2025年校园武术试点学校交流赛(总决赛)在广东佛山举行。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国20个省区市、89所试点学校的1000名教练员、运动员,他们围绕三大类竞赛项目展开激烈角逐,让中华武术的魅力在少年们的拳脚间绽放。

“选择佛山举办总决赛,正是看中这座‘武术之城’的深厚基因,能更好地进行武术普及推广。”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青少年活动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已举办三届的赛事,今年的校园武术试点学校交流赛迎来了重要调整——新增4个分站赛,全年共办5场校园武术赛事,旨在通过“以赛促训、以赛交流”,带动更多孩子参与到武术运动中。此外,赛事项目也从单项赛改为“集体项目+展演项目+武术基本功”三位一体,其中藏着深层考量。“集体项目能培养团队精神,展演则能融入更多传统文化元素,让武术不只是肢体运动,更是文化载体。”该负责人说。

来自上海体育大学的赛事仲裁委员会委员朱东,从裁判视角分享了对本次交流赛的观察与感受。他表示,校园武术推广三年来成效显著,青少年武术技术水平整体提升迅速,不仅传统武术强区表现突出,新疆、云南等边疆地区的水平也迎头赶上,北上广等城市虽然体育项目选择多元,但青少年武术发展已突破“痛点”,水平与竞争力位居前列。在展演环节,也有越来越多的文化元素深度融入,他认为这让武术超越了体育项目本身,在非遗传承、爱国主义教育等领域发挥出更大作用。同时朱东发现,参赛青少年身体素质与体能明显提高,“动作的劲力、速度均有进步,这离不开交流赛搭建的观摩学习平台。赛事以‘友谊第一’为原则,设置了各级奖项,让青少年选手们在相互瞄准目标、共同进步中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在评分标准上,校园武术试点学校交流赛与专业赛事也有明显不同。朱东表示,交流赛更侧重集体项目的“整齐划一”,以培养团队意识。同时鼓励师生共同开发创新元素,也格外看重青少年展现出的“精气神”,这种不可量化却能直观感受到的精神风貌,正是“少年强则中国强”的生动体现。此外,他提到赛事从设计之初便鼓励融入地方特色,如今赛场上已呈现出丰富实践成果:江西队身着红军服饰呼应红色文化,云南选手穿戴少数民族服饰展现民族风情,陈家沟的陈式太极拳、广东的咏春拳等地方特色拳种也得以传承,这不仅让武术与地域文化深度融合,更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

在校园推广武术,意义从来不止于强身健体。而这份实践的温度,藏在每一位习武少年的故事里。来自江西的王文成用亲身经历诠释了武术带来的成长。他此次参与的展演以井冈山为核心主题,围绕红军早期革命斗争历史展开。在他看来,武术带来的改变不仅是单纯的强身健体,更让自己收获了坚持不懈的精神与勇往直前的态度。首次参加这类赛事,他虽有些紧张,但更多是充实与激动,也格外珍惜赛事提供的学习交流机会。另一位来自黄飞鸿文武学校的学生连盈涵,则坦言能参与比赛离不开教练与学校的支持,她深知赛事机会来之不易,因此每次上场都会竭尽全力。她表示,多次参赛让自己的自信心与体力快速提升,既能在赛场展现优势,也促使她训练时更加卖力,进步速度远超平常。

“孩子从一年级就迷上了武术,现在上五年级,专注力和时间管理能力让我特别惊喜。”一位家长分享道,最初孩子因看到开学典礼上的武术表演,直呼“太帅了”,便主动申请加入社团,凭借坚持不懈被老师选中。面对不少家长担忧的“习武吃苦、怕孩子打架”,这位家长坦言自己始终支持:“学校的老师会反复跟孩子说,练武术是为了更强的自控力,而非用力道欺负人。”更让她欣慰的是,孩子的变化肉眼可见——幼儿园时曾被老师提醒“专注力不足”、上小学初期的焦虑,都在习武后逐渐消散。如今孩子不仅能在学校高效完成作业,还能合理分配学习与练武术的时间,“孩子知道自己有双重任务,反而更懂得规划。”

本次比赛的竞赛项目涵盖集体项目、展演项目与武术基本功三大类,其中集体项目分小学组与中学组,包含长拳、南拳、太极拳及地方特色拳种,既保留了传统武术精髓,也为不同年龄段青少年提供了展示空间。

这场校园武术的盛会,不仅是一次竞技交流,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扎根生长的缩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青少年活动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会有更多青少年爱上武术,下一个十年,我们希望青少年武术普及人口实现大飞跃,让武术成为讲好中国故事、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力量。”


相关附件

0
0

热点新闻
新体育网APP下载
体育新闻移动着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
金牌视频APP下载
体育视频、直播看不停
扫描二维码下载
青少年APP下载
更多内容,请扫描下载观看
中国国家队/TEAM CHINA
更多内容,请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观看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170028   发证机关: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0121676   发证机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ICP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20452号-1   京ICP证020452号-4   京ICP证020452号-10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62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103879举报邮箱:jubao@inforsports.cn
关于我们   招聘启事   ZTZX@INFORSPORTS.CN010-67103879

登  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注册账号
获取验证码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提 交

绑定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
立即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