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游泳健身的旺季,也是参与者意外伤害的高发期。无论是儿童,还是老人;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都可能成为受伤害的主体。这样的意外事件常见诸媒体。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7月5日,一名68岁老人在深圳盐田游泳馆游泳时溺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死者女儿称其从视频监控上看,偌大的游泳馆,在事发时却只有一位安全员在现场,导致老人溺水后抢救不及时。
据搜狐网报道,7月21日上午10时16分,严某(女,13周岁,厦门市集美区人)在福建省南靖县龙山镇某游泳池参加游泳培训过程中不幸发生溺水事故,发现溺水后,现场家属及教练先行施救,随后120医护人员赶到进行全力抢救无效死亡。
……
救生员申勇——多个环节不容忽视
“现在的健身房缺乏正规管理,根本没有做到应有的管理和安全保障,本来去健身房是为自身健康投资的,结果现在游泳馆居然会发生溺水事件,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重视起来,加大整治。”在北京海淀工作的小伙子王东辉在朋友圈感慨道。对此,有着多年专业救生员考评经验的申勇说道:“在游泳馆发生的溺水事故我们首先有一个责任认定的问题,要看游泳馆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再看馆内是否配备相应数量的救生员,以及救生员是否有救生的资质证书和培训,游泳馆是否有相应的应急预案等。”
“救生员都有自己的主责区,在10秒内救生员就要扫视一遍自己所在的区域,有情况发生及时发现,并且20秒内一定会把人救出来,并迅速进行评估判断,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申勇向记者普及着游泳馆的救生流程。“从2008年开始,游泳馆救生员开始进行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育总局人力中心职鉴部门和中国救生协会都在进行不断的培训以及年审工作,每年审核一次,看是否继续符合救生员标准,同时也看是否了解最新的救生技术和规定,所以国家在这方面还是很重视的。”
“一个游泳馆需要多个环节形成闭环来严防事故发生,从设备维护再到水质处理,从救生人员再到所有游泳者,大家应该共同提高防范,保证游泳馆的安全。现在的游泳培训非常多,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而这些游泳教练的上岗除了要有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之外还要有救生员证,这其实也说明了我们在判断自己或者判断别人是否会游泳的标准上也存在误区。会游泳不是说你会蛙泳、自由泳这几种泳姿,而是首先你是否有遇到危险的自救能力,懂得基本的自救,其次是否有判断周围环境的能力,例如游泳馆的救生员是否在位,各类救生器具是否齐备,游泳馆的配套设施是否能够保证你安全,这样才能安全、放心地游泳。”申勇提醒道。
学生家长施展——请不要辜负信任
“溺水身亡,尽管离开的是他一个人,但留下的却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身为9岁孩子母亲的施展说,“当看到女孩上游泳课溺水身亡的新闻时,我真的觉得非常不可思议,难以想象为什么会有这么不负责任的教练和教育机构,家长把孩子交给他们是因为信任。”
现在的孩子很多从幼儿园起就参加各种兴趣班,篮球、足球、轮滑等等,无论希望他们强身健体还是远离电子产品,终是丰富了孩子们的童年生活。让孩子学习游泳对很多家长而言不仅希望成为孩子的一种兴趣爱好,更希望在未来在有需要的时候能让他们拥有自救的能力。“我之前就想过幼儿园的时候就把孩子送去学游泳,因为北方孩子普遍都是旱鸭子,所以希望趁着年纪小学习能力快的时候让他们去学。”施展说,“当时考虑过安全问题,但是觉得学习的时候有教练也背浮板练习就没考虑过多的安全问题,现在看来有必要重新考虑了。”
游泳不同于其他项目,人们常说水火无情也是不无道理的,游泳也是为数不多要求必须时刻配备一名救生员的项目。“像学习篮球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也会在场边等,尽管场馆里非常闷热,但是总能一眼就看到自己的孩子,教练也非常希望家长可以随时看到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施展说,“但是游泳馆不一样,很多游泳馆是家长只能在外面等待的,不让进泳池区域,孩子上课的一两个小时具体发生了什么都不知道。”
现在很多幼儿园和小学都装有监控,可以实时关注孩子的状态,但是施展觉得之前尽管没有这些手段,但孩子们也都很健康的成长,她说:“实时监控一直以来都是最后一个手段,假如老师和机构不负责,无论我们再怎么监控都是不现实的。就比如说游泳,确实因为客观原因,家长不适合一直呆在场馆里,而且因为孩子们都在水里面,虽然可以通过泳帽或是泳衣看到自己的孩子,但毕竟离泳池有一定的距离,而且是平视,所以最终还是需要教练和救生员去观察每一个人的状态。”最后施展也说到因为现在很多机构的不负责任,所以自己的孩子学习游泳也只能被迫选择一对一的课程了。
专家提醒 时刻敲响安全警钟
刚过立秋,“秋老虎”所带来的热气甚至比酷暑天的温度还更胜一筹,游泳运动成为市民们消暑健身的好伙伴。然而,暑假却也是容易发生游泳溺亡事件的时间,受害者年龄从10几岁到60几岁不等。主观、客观的各种因素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如何保障自身安全,在发生事故后如何维权也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
北京市体育职业鉴定站游泳救生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师许聪表示:“夏日游泳健身,安全问题马虎不得。一定要去正规的游泳场馆进行运动。这些经过专业部门审批、验收的游泳馆有严格的安全保障措施,配备有救生员且泳池也达到了国家统一的标准。在这些场馆中游泳,即使发生了一些突发意外情况,场馆也会有相应的卫生、安全保障制度。”
许聪还补充道:“在发生意外时,游泳馆是否尽到安全保障义务是关乎责任划分的重要一点。游泳馆内的安全员是否在第一时间抢救溺水者,抢救措施与后续跟进是否得当到位都会影响最终责任的划分。正规的游泳馆管理得当,溺水者一般都会得到及时的救治,生命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除了游泳馆的选择之外,游泳者自身也要具有安全意识,能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游泳时的客观情况作出第一时间的判断。许聪说:“许多溺水者在事发时存在患有疾病或是疲劳运动的情况。比如当水温较冷时,有些慢性病的患者我们是不推荐去游泳的。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了意外,泳池经营者在做足抢救工作的前提下是可以不承担责任或只承担一小部分责任的。”
在谈到未成年人的溺水事件时,中国救生协会专家小组成员高捷提醒大家:“一般情况下,未成年人去游泳是需要有成年人陪护的。青少年对危险的认知不足,判断不到位,有些时候会主动前往深水区导致溺水的悲剧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其监护人应该承担监护不力的责任,这样也会相应减轻游泳馆方面所承担的责任。”
在暑期进行游泳健身时,我们要时刻具备安全意识,身边的许多案例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下水前的热身运动,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陪伴,以及自身对于危险情况的判断都是影响最终结果的因素之一。在热爱游泳的同时,也要注意游泳安全。
学生魏晓——教练负责学习安心
升入小学六年级的魏晓已经连续三年的暑假都在泳池里度过了,如今已经掌握了四种泳姿,从最初的小心惶恐,到现在进了泳池就不想出来,喜欢上了在水里的感觉。魏晓说:“一开始刚入水还觉得害怕,特别是刚学水下憋气,要把整个身体埋入水中,我有点慌乱,后来在教练的耐心讲解和指导下慢慢适应了以后就不怕了。”
魏晓学游泳的初衷是为了安全,作为家里独女父母觉得魏晓学游泳不仅对身体好还可以作为安全防范。魏晓参加的游泳培训班是体育系统内的,无论是安全还是教练的专业性上都有保障,再加上一个班人数不多,教练加助教完全能掌控住。即使有小孩子顽皮也在教练的可控范围内。魏晓说:“我们教练教学时很严肃,没人敢捣乱不认真学,指导我们时很有耐心,要是遇到胆小的学员又会很温柔。整个游泳培训充实又快乐,通常一节课下来我们都很累。”
魏晓感觉他们上课的进度不快也不慢,通常一节课上要先进行热身,之后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再学习新的动作,下面在泳池游来回练习,两个小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50米的泳池停停歇歇我们要游4个来回,不过这都是在学会掌握了以后的事情,刚开始学游泳时是不可能做到的,教练也不会这样要求我们。”每节课正式开始前教练都会对魏晓他们重申游泳安全,安全是教练给魏晓上的第一堂游泳课。
初学游泳最难的不是学习游泳动作,而是要克服对水的恐惧,循序渐进让他们放松下来主动亲水是教练的方法。魏晓说:“把身体埋入水中练憋气,我害怕迟迟不敢入水,教练来到我身边陪我,耐心讲解安全给我做示范,跟她一起入水,有了第一次,接下来就顺利多了。”魏晓刚开始学游泳动作时都是在陆地上完成的,动作学得有模有样后教练才带着他们用浮漂在水里练习,一组一组下水练,教练一直盯着看。魏晓早就掌握了四种泳姿,可还是每年暑假都去培训班,她说:“平时游泳机会不多,爸妈怕我平时不练生疏了,一到暑假就让我去培训班巩固巩固。我也乐意,现在对我来说就是玩。”
游泳爱好者林力伟——自己是安全第一责任人
夏季参与游泳健身,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然而,游泳虽然适合大众参与,但是其危险性不容小觑。每年夏季,因游泳而造成人身意外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这其中既有个人主观原因,也有外在客观原因。
林力伟是一名游泳爱好者,从小就参与游泳运动的他,对于这项运动可谓驾轻就熟。说到游泳安全,他表示如今正规的游泳场馆都会安排有救生员以及救生设备,正常情况下一旦出现溺水等意外,救生员都会第一时间进行救护,“不过,我也曾经见过一些不太尽如人意的地方。有一次我在外地游玩时,去酒店的游泳馆游泳,在游泳的一个多小时里,并没有见到一位救生员。当时我就想如果一旦有人出现意外,后果不堪设想。”回忆起自己游泳的经历,林力伟如是说。
不过,在林力伟看来,不论有没有救生员,对于游泳者来说,保障游泳安全,自己是第一责任人。“俗话说淹死的都是会水的,对于不少出现游泳安全意外的人来说,会游泳的不在少数。有些人为了展现自己的泳技而在泳池中肆意表现,有些人在酒后或是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仍然游泳,有些人明知自己能力还未达到在深水区游泳的条件仍然下水……诸如此类的情况,都是造成游泳安全问题的原因。”林力伟认为,作为成年人应当对自己的安全负责,游泳与任何体育运动一样,都要量力而为不可冒进。
此外,林力伟也表示,对于一些游泳馆及救生员来说,也应加强安全意识,例如游泳馆应该配齐配足救生员,严格要求救生员持证上岗等,这对于保障游泳者安全都十分必要。
说一千道一万,参与包括游泳在内的健身活动,安全是第一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