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末的吉林省安图县两江镇中心小学,暑气蒸腾的操场上,一群孩子正踩着粉笔画出的“绳梯”快速腾跃。旁边的障碍训练区,灌满水的矿泉水瓶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孩子们绕着这些特殊的“障碍桶”灵活穿梭,笑声穿透热浪,在校园里久久回荡。
发明这些简易教具的,是来自吉林体育学院的体育支教志愿者尚天赐。三个月前,这个怀揣武术梦想的年轻人,背着练功服和教案来到这所乡村小学。彼时的校园里,武术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从未见过真正的武术招式,更别提系统训练。“第一次示范五步拳时,他们眼里的光让我特别触动。”尚天赐回忆道。
针对学生的零基础现状,他制定了分层教学计划:三年级从五步拳入门,五年级则学习八极拳小架。“五步拳比较简单,适合初学者打基础;八极拳小架是传统拳,稍微困难一点,但能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武术的魅力。”尚天赐解释道。
更棘手的是教具短缺。“我原本常用的绳梯和跳绳这里都没有,只有一些标志桶等基础教具。”尚天赐清楚地知道,教具是孩子们进行专业体育训练、提升运动能力的重要工具,若无法解决,体育课的质量将大打折扣。看着孩子们渴望的眼神,他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在操场用粉笔画出绳梯,收集空矿泉水瓶灌上水当障碍桶。这些“土教具”竟意外实用:踩绳梯练出了脚下生风的节奏感,绕水瓶练出了急转急停的灵活性。体育课上,他带着孩子们喊起武术口号,夯夯的脚步声与整齐的呼喝声,成了校园里最有力的青春节拍。
五年级学生姚思宇如今已能轻松完成整套八极拳动作。“我现在很喜欢武术,因为我变得更强壮了。”姚思宇说。同是五年级的王琪则因为练习武术,变得更加开朗。“练武术让我变得更大方,精神气更强了。”王琪也说。三个月的武术学习不仅让孩子们在身体上得到了锻炼,性格也发生了变化,这让尚天赐收获了极大的成就感。“希望支教结束后,学生们能够继续坚持每天打拳,强身健体。”这是他由衷的心愿。
不仅是孩子们,尚天赐自己也在这三个月里收获颇丰。“这是我第一次到小学支教,也是第一次在小学上课,这里的老师们教了我很多,我学会了与众多学生的相处之道,从当地学校老师身上也学到了许多教学方法,自己获得了极大的锻炼。”
更让尚天赐惊喜的是,武术课正悄然改变着校园氛围。他应学校邀请开设教师太极拳班,每天大课间,数十位老师在操场习练24式太极拳,飘逸的动作与孩子们的五步拳、八极拳相映成趣。看着师生同练的场景,尚天赐正计划着要带学校的老师和孩子一起参加武术比赛。
暮色中的操场,尚天赐常带着几个孩子加练。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一招一式间,汗水滴落在画着绳梯的地面上。三个月的支教时光,这个年轻的武术老师用粉笔画出了梦想的轨迹,用矿泉水瓶搭起了成长的阶梯。当孩子们能流畅打出整套拳法时,当老师们在太极拳中舒展身心时,中华武术的种子已在这片黑土地悄悄萌芽。或许某天,这些曾踩着粉笔绳梯的孩子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但那段在乡村小学里挥拳踢腿的时光,一定会成为他们青春记忆里最难忘的画面。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