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正好,活力满场。10月24日至26日,伴随着刚劲有力的武术表演与青春洋溢的啦啦操展示,2025年“奔跑吧·少年”江苏省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暨第三届中小学体育俱乐部联赛在淮安市拉开帷幕。为期三天的活动中,来自江苏全省13个地市“5621”学校体育俱乐部的1200余名师生齐聚一堂,在啦啦操、武术、跳绳、拔河、趣味田径五大项目中挥洒汗水,在展演展示、教育活动、项目体验三大板块中收获成长,生动展现了江苏青少年体育发展的丰硕成果与体教融合的实践成效。
青春风采映照运动激情
大会现场,不同项目的比拼同步上演,处处是少年们拼搏的身影。啦啦操赛场上,镇江第一外国语学校队的表演格外吸睛——轻快的音乐声响起,队员们身着色彩明亮、凸显青春活力的演出服,以干脆利落的动作、流畅灵动的走位,将中学生的朝气与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们的训练很注重细节,从每个手位角度到走位步幅,都会反复打磨。”该校九年级队员邹凌菲介绍,队伍每周4次、每次3小时的训练涵盖动作编排、队形演练与体能强化,“每次突破都让我们更有成就感,运动还能帮我缓解学习压力。”
来自徐州的陈思彤是江苏模特艺术学院的一名学生,此次参赛队伍特意在啦啦操中融入了中国风和徐州的楚汉文化,道具、音乐和服装上都设计有非常多的中国元素。“这次比赛有很多厉害的选手,我们学到了很多啦啦操的特色技巧,让我们得到了很大提升,获得很大启发,相信我们下次会表现得更好。”
旁边的武术赛场则透着一股“精气神”。南京市春江小学的小选手们身着定制表演服,五步拳刚劲有力,短兵演练行云流水,动作规范度与气场让裁判连连称赞。学校教练李让介绍,作为“5621计划”核心基地校,学校推行“每周一节体舞课”,低年级打基础、中年级强技法、高年级攻长项,还组建了200人的市队丙组梯队,让武术不仅是竞技项目,更是涵养品格的载体。10岁的田珠兮笛赛后攥着拳说:“这次比赛让我看到了和省队队员的差距,回去要加练基本功,明年争取站上更高领奖台。”
跳绳赛场的交互绳比拼同样精彩。来自江苏省淮阴中学的傅格非说:“大会气氛特别好,有一种向上向美的体验感,也给我们团队带来更强的凝聚力。”为了打磨交互绳的连贯性,队员们平时会利用晚自习时间研究高水平运动员的视频,反复练习绳头稳定高速打地的技巧,“比赛不仅是比拼,更是学习机会,让我们能观摩其他选手的花样技巧,补自己的短板。”
趣味田径赛场则充满欢声笑语。记者抵达时,淮阴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的5男5女团队正合力完成投掷、跨栏、十字跳等项目,按总时长排名的规则让大家既紧张又兴奋。“我们把传统田径项目包装成趣味游戏,能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与团队协作能力。”教练郑晓晓说,看着孩子们为了共同目标齐心协力,她知道这种“竞技+趣味”的形式选对了。
体教融合铺就成长之路
“我们搭建阳光体育大会这个平台,就是想让更多青少年了解运动、参与运动,感受运动带来的成长与乐趣。”江苏省体育局青少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大会是对全省“5621”学校体育俱乐部工程的集中检阅,也是深化体教融合的关键实践。据介绍,“5621”工程旨在通过完善省市县校四级赛事体系,打破运动员参赛壁垒,同时与“215专项计划(即每天2小时体育活动,15分钟大课间)”形成政策合力,为青少年体育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从奥运冠军与青少年互动交流,到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体育成果展上的经验分享,到体育用品公益捐赠时的温暖传递,大会将体育的育人功能延伸到多个领域。“我们不仅要让青少年强健体魄,更要让他们在运动中拓宽视野、涵养品格。”主办方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大会的目标是实现“以体育人、以体铸魂”,让青少年在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中协调发展。
下一步,江苏将继续优化大会项目设置,充分发挥体育资源优势,在师资培训、竞赛组织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更多青少年走进运动场、爱上体育运动。正如赛场上奔跑跳跃的身影,江苏青少年体育正沿着体教融合的道路,向着更健康、更活力的未来稳步前行。
相关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