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上,中国游泳队在全体人员的努力拼搏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共获得2金3银7铜12枚奖牌。中国游泳队31名参赛运动员中有19人获得奖牌,占比达到61%,比东京奥运会时多出1倍。在4项新世界纪录中,中国创1项(男子100米自由泳)、超1项(男女混合泳接力),打破2项亚洲纪录和1项全国纪录。最为突出的是7个接力项目全部进入决赛,获得1金1银3铜共5枚奖牌和2个第4名。这些数据标志着中国游泳队的整体实力正迈向新高度。
14日举行的全国游泳项目训练工作会议上,国家游泳队复合型团队负责人程燕、周晓东、王明波、梁辰、于良、乔侨分别从“国家游泳队巴黎奥运会的科学化监控”“游泳项目技术发展要点”“游泳体能训练思考”“国家游泳队巴黎奥运周期医疗保障经验交流”“国家游泳队巴黎周期营养保障经验交流”“运动员的损伤管理”方面进行了发言。
在巴黎奥运周期,科研团队提升了潘展乐的呼吸能力以及对潘展乐右肩疼痛导致技术动作变形进行了纠正。利用水下视频实时反馈设备为张雨霏、潘展乐等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拍摄了上千条的水下技术视频样本,并与国际顶尖选手进行对比分析,从身体姿态、划水路线、动作合力点、发力顺序等视角来优化水中技术。在备战巴黎奥运会期间,科研团队重点关注了集体项目。据悉,巴黎奥运会比赛前,科研团队为22名运动员进行了1608次接力训练测试,确保了在奥运会接力比赛中的零失误,获得了较好的接力成绩。
多哈世锦赛上,潘展乐打破男子1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并获得4枚金牌的优异成绩。潘展乐的体能训练重点为增肌训练和最大力量训练。自福冈世锦赛后,潘展乐进行了系统的增肌体能训练,他在多哈世锦赛的体重比福冈世锦赛时的体重提高了4.5公斤,100米自由泳成绩由福冈世锦赛的47秒43提高至多哈世锦赛的46秒80。
自2023年起,体育总局运医所组织临床专家、医生、护士、检验师和检测师形成工作团队,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协调体育医院内外资源,对国家游泳队运动员进行生理生化机能检测和日常内外科医疗服务,顺利完成巴黎奥运周期医疗保障工作。
复合型团队在运动营养保障方面也使用了科学的手段,在训练期的营养和比赛期营养两方面进行了保障。训练期营养工作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合理营养摄入,维持运动员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保持充足的能量储备,支撑不同强度的训练课程,帮助身体快速恢复,以高效完成周期性的训练任务。比赛期的营养保障从赛前的能量储备到比赛中的能量维持,再到赛后恢复的快速补充都有一整套的科学方案。未来,营养团队还将与教练、科研、体能、康复、心理、医疗等团队更加密切合作,综合考虑训练负荷、心理状态和营养需求,为运动员提供更精准的整体解决方案。
伤病问题一直是运动员的“天敌”。有效的伤病管理离不开复合型团队的协作干预。队伍建立了科学、高效的多专业协同机制,在运动员出现早期疼痛时快速响应、各专业角色密切配合。
巴黎奥运会上,中国游泳队在奖牌数上实现历史突破,近5届奥运会中国游泳成绩始终保持在世界游泳第二阵营的前列。整体实力虽有提升,但与美、澳在金牌和奖牌总数上仍存在明显差距。洛杉矶奥运会游泳项目新增6个短距离项目的比拼,中国游泳队机遇与挑战并存。若想在洛杉矶奥运会缩小差距,进军第一方阵,中国游泳队在训练、科研、备赛上仍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