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球2击满垒,投手请投球。”在2025全国青少年垒球投手训练营绍兴站的结营小考中,模拟赛场局面的高压力投球测试,成为青少年投手们面临的头号挑战。这样的测试题目,正符合本期训练营的目标:从技术细节到心理素质的全方位升级。
日前,由中国垒球协会与北京首钢体育文化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奔跑吧·少年”2025年全国青少年垒球投手训练营绍兴站在绍兴棒垒球中心垒球场顺利举办。在世界棒垒球联合会名人堂成员、前中国女垒王牌投手王丽红的统筹下,教练团队带领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的30余名青少年投手进行了为期5天的系统化特训。
在开营仪式上,中国垒球协会会长陈旭、中国垒球协会秘书长郑璐鼓励青少年投手们珍惜王丽红教练团队“零距离”指导的机会,认真学习垒球的技术动作,努力提升竞技水平。
本次训练营创新采用“科技助训+心理赋能”双轮驱动培养体系,重点攻克投手技术痛点,通过强化下肢功能性训练,运用视频分析定位关节发力点,优化科学发力路径,同时引入小肌群精准训练模块。这样的训练模式让青少年投手们感到十分新鲜,大家训练时精神也非常饱满,通过五天的训练,大家也感受到自身的竞技水平得到了提升。浙江队的尹秀秀说:“我之前投球总感觉发力不连贯,这次通过视频分析定位了我的动作变形点,教练根据这个问题,指导我调整了手部和脚部的细节,再投球的时候,明显感觉自己的发力更顺畅,动作更稳定。”
国家青年队的青可欣对小肌群训练深有感触:“这次训练聚焦小力量的精准锻炼,练到了很多平时没有特别关注到的小肌群,教练说我们练的是‘隐形力量’。这些细节的提升可以直接影响我们的实力和竞争力,我回去以后一定总结这次训练的收获,按照教练们的要求好好练习。”
训练营还设置投接手协同训练模式,四川队接手刘宇涵在陪练中感受到了投手们的进步,她说:“这几天训练下来,她们的投球轨迹更稳定了,更‘钻’手套了,这种提升是双向的,投手的提升,也会帮助接手提升,更是团队整体实力的提升。”
经过连日来的训练,青少年投手们的进步让教练团队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结营仪式上,王丽红说:“希望训练营帮助孩子们夯实基础,建立良好的投球习惯和理念。希望青少年运动员不断精进技术、打磨心理。她们每一点成长都是中国垒球的进步,我们要让每个动作细节都成为通往奥运舞台的基石,希望她们有一天能在奥运赛场上书写属于中国垒球的高光时刻。”
虽然这次训练营结束了,但是投手们逐梦奥运的征程才刚刚启航。为备战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和2032年布里斯班奥运会,中国垒球协会与北京首钢体育文化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组建包含体能康复、动作定型、心理调控等领域的复合型投手教练团队,重点打造“黄金投手链”,通过科学化训练周期管理,为中国垒球锻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投手梯队,同时推动垒球项目推广普及,扩大人才基数和社会影响力。
今年全国青少年投手垒球训练营还计划在北京首钢园大跳台垒球训练基地举行两期培训,时间初步定为6月和8月各一期。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