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至28日,安徽池州迎来一场聚焦全民健康的盛会——2025中国健身气功康养大会。作为健身气功领域的年度重要活动,本届大会由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安徽省体育局与池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以“创新气功文化,守护生命健康”为核心主题,汇聚5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健身气功爱好者及行业从业者,通过多元活动搭建起学术交流、技能提升与康养实践的高端平台,为健身气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传承经典与内容创新双向发力
2025中国健身气功康养大会在规模、内容与形式上实现全面升级。涵盖健身气功、中医养生、生命科学、健康产业等多个领域,其中既有深耕行业数十年的国医大师、功法主创专家,也有年轻的高校研究者与基层健身站点负责人,多元群体的碰撞为大会注入活力。
在活动设置上,大会采用“传统+创新”的双线架构。一方面,保留学术研讨、名家大讲堂、康养技能培训和进景区、进社区送健康等经典环节,延续“以学促练、以练惠民”的核心思路。例如名家大讲堂邀请杨柏龙、王玉林等健身气功功法主创专家,现场拆解健身气功·八段锦、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等功法的技术要点与健身原理,手把手指导参会者规范动作。“送健康”活动则组织专家团队走进池州当地社区与景区,为居民和游客提供免费功法教学、健康咨询服务,让健身气功惠及更多普通群众。
本届大会新增国际大学堂、功法展评、康养之夜三大创新板块。康养之夜以文艺表演、互动体验为形式,将健身气功元素融入歌舞、健身秀等节目,让参会者在轻松氛围中感受健身气功的文化魅力。而最受关注的功法展评环节,采用“自愿报名+专家点评”模式,参会者可自主选择演练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功法,由虞定海、杨柏龙、石爱桥等权威专家现场指出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该环节报名信息一经发布,仅1小时八段锦展演名额就报满,充分体现出参会者的热情与对专业指导的迫切需求。
构建康养成果新体系
开幕式上,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集中发布4项重磅新成果,进一步丰富健身气功康养产品矩阵,为群众提供更多元、更科学的健康选择,标志着我国健身气功在体卫融合领域的探索迈出新步伐。
其中,健身气功·二十四节气养生功规范演练视频以多机位、多角度拍摄,详细拆解每一式动作的要领与呼吸配合,解决以往爱好者“练不准、学不透”的难题,为功法标准化推广提供支撑;健身气功行走类系列运动处方是针对久坐人群、中老年群体设计的轻运动方案,将健身气功的调息、调心理念与日常行走结合,无需专业场地即可练习,有效降低运动门槛;健身气功运动处方师培训体系的推出,填补了行业专业人才培养的空白,该体系设置理论教学、实践操作、案例考核等模块,未来将为社区、养老机构、健康管理公司输送具备专业资质的运动处方师,推动健身气功服务从“大众化推广”向“个性化定制”转型;而《健身气功·十二段锦》通用教材则系统梳理十二段锦的历史渊源、功法原理与教学方法,兼顾学术性与实用性,既可作为高校体育专业教材,也能满足基层健身站点的教学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健身气功运动处方的推广并非孤立探索。气功中心科宣部负责人表示,此前《“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早已明确要大力推广健身气功,“这些政策,就是我们走体医融合这条路的指明灯。”气功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4项成果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实践产物,“近年来,我们收到大量反馈,群众不仅需要‘能练’的功法,更需要‘会练’的指导、‘对症’的方案。此次发布的成果,正是让健身气功真正成为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得力助手’。”
跨界碰撞共探康养融合新路径
本届大会聚焦“融合”主题,通过主旨演讲、圆桌会议等环节,邀请不同领域专家展开跨界对话,为健身气功与康养产业的深度融合出谋划策,碰撞出诸多具有前瞻性的思路。
在主旨演讲环节,3位专家从不同维度分享见解。资深媒体人、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特邀副主席江和平以“体育与康养产业融合”为题,提出“健身气功+文旅”“健身气功+养老”的融合模式;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书记、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席立锁围绕“自我保健与气功”,强调健身气功在提升群众自主健康管理能力中的作用,呼吁将其纳入社区健康服务体系;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李佃贵则分享了“融贯古今 颐养天年——探寻气功中的生命智慧”,指出“健身气功是‘治未病’的重要手段,能通过调节人体气血运行,达到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的效果”,其观点引发与会者强烈共鸣。
圆桌会议环节,来自健身气功、中医、生命科学、健康企业的专家围绕“如何让健身气功更好服务亚健康人群”“健身气功在养老机构中的应用场景”“青少年健身气功教育的推广策略”等议题展开讨论。多位专家提出,未来可建立“健身气功健康档案”,通过智能设备监测练习者的身体数据,结合中医体质辨识,为其定制个性化练习方案。部分健康企业代表则表示,将探索开发健身气功主题的健康管理产品,如“功法练习+膳食指导”的康养套餐,推动健身气功从“运动项目”向“生活方式”延伸。
以气功智慧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推动全民健康理念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维护’深刻转型,是一次全社会健康理念的深刻变革。”气功中心相关负责人强调,健身气功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历经千年发展,如今已成为助推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2025年以来,健身气功事业在赛事推广、文化传播、体卫融合等方面成果丰硕:第十五届全运会健身气功比赛的筹备工作有序推进,高校比赛、站点联赛覆盖全国30个省份;去年创新推出的健身气舞,已在基层健身站点广泛普及;第十一届世界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在加拿大温哥华成功举办,让更多海外民众感受中国养生文化的魅力。
未来,将持续挖掘传统养生典籍,对散落的传统功法进行文献整理、复原活化,在守正中传承文化根脉;另一方面,主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健身气功体医融合康养新业态,针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研发更多专项运动处方,让健身气功为全民健康“保驾护航”。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