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大讲堂不仅为参会者搭建了学习提升的平台,更通过成果展示与经验分享,展示了“十四五”规划以来我国健身气功事业在技术创新、教材编写、实践落地等方面的扎实成绩,让“守正创新”的发展理念落到实处。
作为大会的“王牌环节”,本次名师大讲堂集结了多位顶尖专家,覆盖功法教学、理论解读、问题答疑三大模块,既有针对初学者的基础教学,也有面向从业者的进阶指导。其中,北京体育大学杨柏龙教授带来的《八段锦功技术要点与练功层次》专题授课,更是凭借系统性、实用性成为全场焦点,让参会者从“会练”向“练精”深度进阶。
气功中心科宣部负责人表示:“大讲堂让基层群众直接听到健身气功领域最顶端专家的讲解,近距离了解群众的需求,既提高了项目对群众的吸引力,也让大家练得更科学,是个特别接地气的创新。”
“练五禽戏的‘虎戏’时,要想象自己是猛虎,动作既要有力,又不能僵硬,关键在‘刚柔并济’……”在校园五禽戏师资培训班上,专家陈静向参会者细致分解功法要领,带领大家跟着她的动作模仿练习。遇到难以把握的细节,大家会举手提问,陈静则走到台下,一对一纠正姿势,手把手指导如何找到“刚柔并济”的平衡感。
“这次我们选择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校园五禽戏、健身气功·二十四节气养生功、健身气功·十二段锦等作为培训内容,一方面是基于前期调研发现群众对这些功法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大家的健身与文化需求。”气功中心科宣部负责人说,“比如二十四节气养生功,是按节律、身心状态来练;马王堆导引术群众基础好,我们就加理论、呼吸和意念教学,帮大家提升水平;十二段锦对空间需求小,适合年轻人、居家锻炼者练习。”
以活动为窗,近年来,健身气功的“发展答卷”越写越厚。一是在推动体卫融合发展中充分发挥健身气功优势,制定相关制度与培训大纲,研制30多种针对亚健康及常见慢病的健身气功运动处方,举办首届中国健身气功康养大会,建立运动处方师技术等级制度,并计划全国培训;同时推动明目功进校园,全国246所中小学40多万学生习练,有效减缓近视率增长、改善视力。二是大力开展培训以推动健身气功 “三进”,通过健身气功志愿服务,走进120多个区县,培养3万多名基层骨干,组织专家巡讲,覆盖16个省区市30多个区县,还走进10多个中央部委教学健身方法。三是构建健身气功促进健康新模式,通过修订管理办法、编写9本教材、编创10种健身新功法、举办40多期全国培训班、开展70多场国内外赛事活动,与主流媒体合作推出短视频,超百期节目获得亿次点击量,不断扩大影响力。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