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强则中国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高度重视青少年工作,亲切关怀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成长。提升青少年健康素质能为个体成长奠基、为社会进步蓄力、为民族复兴固本,全社会关心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氛围日益浓厚,聚焦解决“四小”问题,多措并举提升青少年健康素质已成大势所趋。
完善活动体系:以丰富的赛事活动激发参与热情
当前,青少年普遍面临运动场景匮乏、活动形式单一等困境,不仅制约了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身体素质提升与健康习惯养成。部分青少年因缺乏便捷的运动渠道和感兴趣的活动项目,逐渐形成“久坐少动”的生活状态,极易引发体质下降、活力不足等问题。而提升青少年健康素质,核心在于让青少年从“被动接受健康建议”转向“主动参与体育运动”,提供青少年身边丰富、优质且可参与的体育赛事活动,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抓手。多样化的运动体验能帮助青少年增强体质、锤炼意志,从小培养团队协作与竞争意识,为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注入青春动能。
基于此,体育总局着力推动比赛活动延伸至社区、学校、商场等多元场域,同时提供多样化项目选择,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青少年的需求,切实解决“想健身没处去、想运动没项目”难题。自2024年起,体育总局联合多部门共同打造“奔跑吧·少年”全国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设置展演展示、教育活动、项目体验三大板块,引领更多青少年走出教室、走进运动场、走到阳光下。各地也结合自身体育文化传统与自然条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如贵州开放体育训练基地举办亲子定向大赛、上海邀请奥运冠军开展俱乐部开放日亲子互动、陕西举办“特色腰鼓节”、内蒙古开展马术射箭活动、甘肃敦煌打造青少年主题冰雪季等。在各方努力下,青少年便捷参与体育赛事活动的机会持续增多,主动运动的意愿得到显著提升。
加强健康科普:以科学健身指导筑牢健康认知
科学健身知识是青少年健康素质提升的理论支撑,更是引导青少年形成健康行为、规避健康风险的“指南针”。当前部分青少年及其家长对近视、肥胖等常见健康问题的危害认知不足,缺乏科学的健康管理方法与运动习惯;同时,学业压力、社交困惑等成长的烦恼,也易让青少年陷入心理焦虑,而家庭与学校在心理健康引导、科学健康管理方面的教育缺位,进一步导致青少年健康素质“跟不上”成长需求,成为制约健康素质提升的重要瓶颈。
破解这一难题,需通过整合专家资源、创新传播方式,将书本上的专业健康知识,转化为青少年易理解、能应用、好实践的内容。一方面,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第一”的清晰认知,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培养“终身运动者”;另一方面,引导家长更新健康教育理念,补齐学校体育健康教学短板,让家校社形成健康育人合力,共同推动提升青少年健康素质。
体育总局努力加大研究成果科普转化,通过搭建学术平台、编制“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20条”、制作近视防控、科学减脂、脊柱健康和心理健康等主题的科普动画,制作针对青少年抑郁、焦虑、网络成瘾等问题的科普短视频,出版青少年运动健康促进相关科普读物等,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打造“专家直播间”,开展“云科普”,积极在各类赛事活动期间加强科普,提升宣教效果;体育总局创新开展体质健康干预试点,针对青少年健康问题实施“一校一策”,覆盖多省区市学校与学生,鼓励各地先行先试,探索特色模式,涌现出不少值得借鉴的做法。
深化体育支教:破解中西部地区体育师资不足问题
提升青少年健康素养离不开具备优质体育师资的高质量体育教育。经调研,各省(区、市)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普遍存在体育师资不足问题,对高素质体育教师队伍需求强烈、热情高涨。深化体育支教不仅是破解中西部体育师资短缺的“应急之举”,更是补齐健康素质提升短板、促进体育教育公平的“长远之策”。
近年来,体育总局从全国近50所高校选派3000余名体育专业大学生志愿者,前往12个省区近800所中小学校支教,直接服务学生人数超117万。通过选派专业体育人才下沉基层,一方面将科学的运动训练方法带到边远学校,助力当地体育教学训练提质增效,帮助边远地区孩子们掌握正确的运动方式,让孩子们在专业引导下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另一方面,支教志愿者通过“传帮带”提升了当地教师的专业能力,从“输血”转向“造血”,推动边远地区体育教育从“有”向“优”发展,为长期提升青少年健康素质筑牢师资根基。这种“专业力量下沉+本土能力培育”的模式,缩小了城乡、区域、校际间体育教育的发展差距,让青少年体育的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孩子。
同时,积极发挥优秀运动员示范引领作用,组织百余名奥运冠军、知名运动员走进乡村、走进学校、走近青少年,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各地支教志愿者因地制宜创新教学教法,如四川民族学院的志愿者开展“毽球进课堂”,西北民族大学的志愿者设计啦啦操、健美操课程等,受到当地孩子的喜爱与欢迎。
下一步,体育总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体质健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履行体育部门职责,推动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工作长效常态开展,助力广大青少年实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相关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