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首页>全民健身>正文

登山户外安全知识之八:高海拔攀登安全须知

来源:中国登山协会    时间:2019-09-05    作者:中国登山协会

编者按: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影片《攀登者》将在大银幕上再现1960年中国登山队实现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历史创举。在漫长的雪坡、陡峭的冰壁、危机四伏的裂缝、毁灭力巨大的雪崩中,登山者奋力向上的身影格外振奋人心。然而,“全国户外安全教育计划”的专家提示广大山友,高海拔攀登不仅意味着勇敢、挑战和激情,更意味着风险与磨砺,需要更加严谨、科学的态度和完善、细致的准备,才能“登上去,活着下来”。 

高海拔攀登技能学习_1.jpg

高山探险是在海拔3500米以上(西藏5000米以上)山峰开展的攀登活动,属于典型的探险活动。开展高山探险活动的地区具有低氧、低温、低湿度、强紫外辐射、植被稀少等特点。在攀登前,攀登者需要从山峰的高度、攀登路线的难度和危险性、气候、山峰的接近性、地域特点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并正确评估自身能力,然后制订合理的攀登计划。

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

高海拔攀登是将自身置于极端恶劣环境中,挑战自我生理、心理极限,得到高峰体验的活动。需要攀登者具备足够的体能基础和较强的综合攀爬能力,根据不同攀登线路,需掌握岩石攀爬、冰雪攀爬、冰岩混合攀爬等各项技术,并在意志和精神上具备能吃苦、能忍耐的品质。如今,高海拔山峰攀登者不再局限于职业登山家,商业攀登公司提供的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和强大的向导团队,帮助很多普通登山爱好者实现了“雪山梦”。

但由于攀登者个人能力不够、高海拔攀登经验不足、体力衰竭及高山病的发作等原因引发的事故仍时有发生。登山者在参与高海拔攀登活动前必须正确评估自己能力,并提前学习高海拔攀登技术。由中国登山协会举办的高山技能培训班已有近20年的历史,通过系统教学,让登山爱好者掌握登山探险活动中相关冰雪知识和技术操作,提高培养登山者的登山安全和风险意识,广大登山爱好者可以在中国登山协会官网上查询到更详细的信息。

了解相关管理规定

依照《国内登山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西藏自治区5000米以上和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3500米以上独立山峰的登山活动需要在开展前进行行政审批。攀登已经公布的山峰,登山活动发起单位应当在活动实施前1个月向山峰所在地省级体育行政部门申请,攀登未公布的山峰应提前3个月提交申请。攀登海拔7000米以上山峰,需由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审批的周期需要3个月。

了解你要去的山峰及路线

不同的山峰会有不同的危险,同一座山峰、同一条路线在不同的攀登季节也具有很大差异性。参与高海拔攀登活动时,建议大家参加由专业登山组织者发起的活动,由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慎重选择山峰和成熟路线。在制订登山计划时,个人要做足功课,例如:查看前人的登山报告,从各种登山书籍、网络信息或活动组织者的登山计划书里详细了解山峰资料、气候特点、日程安排、活动内容、装备要求等信息,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再出发。

冰裂缝救援练习2_1.jpg

高海拔攀登应该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入门级登山者应该从海拔四五千米的低难度、低危险性山峰或路线开始,如云南的哈巴雪山、四川的四姑娘大峰和二峰;中级山峰如青海玉珠峰、岗什卡雪山、四川半脊峰;提高级山峰如新疆慕士塔格峰、西藏启孜峰等,然后逐渐尝试攀登更高海拔的山峰,或者转入技术型山峰,如新疆博格达峰等。

了解可能面对的风险

在高山环境中生活和攀登与在平原地区有很大差异,伴随而来的是与高海拔环境紧密关联的人体各种状况的发生,如高山病、失温、冻伤、雪盲等。只有深入地了解这些状况发生的机理,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帮助身体尽快适应环境,完成理想地攀登。

高山病:高山反应的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厌食、睡眠困难等。在高海拔地区出现的任何病症,都应先假定是高山病,直到证明是别的疾病为止。绝对不要带着急性高山病的症状上升高度,如果症状正在恶化,应立刻下降到低海拔地区。高山病应及早发现,及早处理,避免恶化成高山肺部和脑部水肿。粉红色泡沫状痰是肺水肿的严重症状。

冰裂缝救援练习1_1.jpg

积极的心态有利于预防和减轻高原反应。每天上升的海拔高差不宜过大,一般一天不超过500-700米,上升的速度不宜过快,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避免出现突然性、爆发性的动作。要时刻注意防风保暖,寒冷产生的应激反应会使身体耗氧量增大。要有合理的饮食结构,增加饮水量,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饮食忌油腻,忌过饱。

失温:海拔愈高,气候的变化愈大,当缺乏适当的保暖设备,或长期暴露在气候恶劣的低温环境下(尤其是低温和大风),特别是精疲力竭、衣物潮湿时,人体会产生体温下降的生理反应,如不能及时应对,可能会慢慢进入失温状态。攀登者必须提前做好体能储备,并做好保暖防寒工作。

雪盲:雪盲多发生在雾天或阴天,并非由于紫外线更强而是由于攀登者的大意,感觉光线不强而降低了防护意识。雪盲一般表现为流泪、红肿、痛感、针刺感、沙磨感、见光痛、头痛、视力下降(模糊感)。大雾、多云都无法阻挡紫外线的透射,即使在阴天或者雾天也需要佩戴墨镜。

冻伤:冻伤是攀登者在攀登过程中某个肢体部位过度暴露于低温下而产生的,多发生在手脚等肢体未端的地方。选择合适的装备是攀登山峰的第一要素,建议攀登海拔6000米以上山峰时,要选择穿着双层高山靴,在较冷的环境下要戴羽绒并指手套等。保持身体干燥。鞋子、手套等都不能过紧,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增大冻伤的几率。不要随意脱手套,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冻伤都是因为在攀登中手套掉落,或者登顶后脱下手套拍照造成的。

虽然登山具有风险性,但登山中的风险并不是不可控的,通过学习登山知识和技能,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登山,安全就不再是奢望,而是一种常态。

图片来源:中国登山协会

0
0

相关推荐

热点新闻
新体育网APP下载
体育新闻移动着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
金牌视频APP下载
体育视频、直播看不停
扫描二维码下载
青少年APP下载
更多内容,请扫描下载观看
中国国家队/TEAM CHINA
更多内容,请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观看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170028   发证机关: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0121676   发证机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ICP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20452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62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103879举报邮箱:jubao@inforsports.cn
关于我们   招聘启事   ZTZX@INFORSPORTS.CN010-67103879

登  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注册账号
获取验证码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提 交

绑定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
立即绑定